特刊|① 铭记|扶贫英雄向纹
12月21日,是扶贫干部向纹牺牲在扶贫一线后的第23天。
采访车在花垣县吉卫镇、补抽乡的乡间小道上颠簸。苗乡腹地,海拔高、山路弯,又逢寒冬细雨,冷彻心骨。
这两个乡镇辖内的良帽村、排龙村、米沟村都是向纹曾经扶贫的地方。
向纹生前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纪委书记。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西视察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重要论述,农村长大又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向纹,被司法局和强戒所“精准”地选上了,同他一商量,他没有二话打起背包就投入到精准扶贫战场……
今年11月29日凌晨,坚守6个年头,转战3个村庄,为湘西扶贫事业奋战2000多个日日夜夜后,这位年仅57岁的土家硬汉,突然倒在这片苗乡大地上……
大雪天,向纹(左)和村支书龙昌林到村民家去走访。
花垣县抽补乡米沟村是向纹扶贫的最后一站。得知记者来采访向书记事迹,米沟村村部会议室聚拢了乡亲。
会议室里柴火旺盛,火苗“噗呲噗呲”。采访间隙,村妇女主任麻彩云为大伙唱起了苗歌。歌词虽不懂,但低沉、婉转的唱腔,已让偌大的会议室感染了悲伤的情绪。
“一顶斗笠,一双高筒靴。”“高大,带着微笑。”“每天都要绕村里走两圈,遇到大伙,都要聊上几句……”
村民们依然无法接受他们的“向书记”去世的事实,在他们的心目中,向纹书记的形象依然那么高大、和蔼、清晰,仿佛就在眼前。
村支书龙昌林更是眼泛泪光。
“当时,村里什么都没得,工作又难搞,我不想再搞村支书。没想到向书记3次登门,做我的思想工作。他鼓励我说,工作队来了,我们一起搞,尽量为村里办点事,把村里搞好。”一个“村外人”,为了村里的事三番五次打电话甚至登门做自己的工作,让龙昌林这个当村支书的内心隐隐泛起“愧疚”。
米沟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,村里田多、地多,盛产稻米,故称“米沟”。然而,长期以来,受制于交通条件和老百姓落后的思想观念,米沟村依然是一个深度贫困村。
向纹“三顾茅庐”,鼓励有见识、肯实干的龙昌林继续担任村支书,是他来米沟村开展扶贫工作下的第一步棋——“扶贫先扶志”,先让村里的干部群众把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斗志树立起来。
“老百姓有了斗志,接下来就要多干几件实事,让老百姓有获得感。”搞了几年扶贫,向纹有自己的经验、规划和步骤。
向纹经常走访乡亲,了解群众的困难。
前些年,米沟村通了通村公路,但户与户之间的道路仍然泥泞,一到雨天,邻里串个门,都得穿上高筒靴。了解老百姓的渴求后,向纹带领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多方争取,同时,组织群众投工投劳,修通7.5公里通组道路,硬化4公里进户道路,全村户户通了水泥路。
村民喝水难。向纹和村干部一起步行10多公里,寻找水源,协调相关部门,在米沟村修建了一个能够满足1000余人饮用的蓄水水池,并把水管全部铺设到各家各户。
一个个项目落地,一件件实事办成,米沟村一天天发生变化,党员干部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也一步步高大起来。
如今,米沟村已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,贫困人口由94户460人减少到2户5人,贫困发生率由36%减少为0.4%。集体经济也从无到有,目前已栽种了200多亩黄金茶,并计划再种植200亩。
走出会议室,特意要麻彩云将她唱的苗歌翻译成汉语,歌词大意是:“大家听我唱一曲,米沟来了个好书记,山山岭岭都走遍,家家户户留足迹,扶贫帮困解民忧,引水修路鼓志气……
抵达补抽乡排龙村,正赶上龙建成家的苗酒在蒸馏。
汩汩琼浆从蒸笼里顺着一根小竹管热气腾腾地奔流而出,化为苗家美酒。龙建成和80岁的老父亲忙着招呼我们品尝。
“这酒凝聚了向书记的心血。”龙建成介绍,2015年,向纹书记上门来拉家常,当他了解到龙建成家有祖传的酿酒技艺时,就鼓励龙建成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,发展酿酒产业实现脱贫致富。
龙建成原本胆子小,老想着建酒坊,成本高、风险大,一直不敢做。前些年,一家人就靠着种几亩烟叶,养家糊口,勉强温饱。做通了龙建成一家的工作,向纹又为他争取到5万元小额信贷,免息三年。
酒坊建起来后,向纹还为龙建成提供全方位的“服务”:产品要有个自己的名字,他建议龙建成把自家的酒取名“排龙苗酒”;酒名有了,他又专门请人为“排龙苗酒”设计广告牌,并为这种酒拟定了“老人,老酒,老味道”的广告语;然后,他又鼓励龙建成把目光放远,一步一步在补抽、花垣、松桃、吉首等地建立相对固定的摊位,扩大销售。他还带龙建成到保靖一家陶瓷厂考察,并答应为龙建成设计“排龙苗酒”外包装瓶型。
“可以说,从建酒坊,到生产、销售,每一个环节,向书记都给我帮忙出点子。”龙建成边说边从自己家的内房里,取出一条像香烟一样的东西打开,“这是向书记为我设计的名片,他说‘卖酒,这个你用得上!’”龙建成小心翼翼掏出一张张名片分发给大家。
向纹先后扶贫的良帽村、排龙村、米沟村都地处高寒山区,交通条件差、产业基础薄弱,被称为花垣县的“西伯利亚”。这些年来,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,但产业发展不起来依然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。
在乡村,大多数老百姓不敢发展产业、不会发展产业、不主动发展产业。
在6年的扶贫过程中,每到一个地方,向纹都要向当地百姓灌输“兴产业抓经济,才能拔掉穷根”的思想,千方百计帮助老百姓把产业发展起来。
向纹和老百姓在一起,亲切、随和。
米沟村村民龙显银要养猪、养羊,向纹帮助争取小额信贷;良帽村村民种辣椒,怕有风险,向纹给他们“撑腰”:“大胆种,种出来,先闯市场,价格好,就卖,价格低,我去联系一些食堂来保底收购。”
在向纹的影响带动下,近年来,良帽村、排龙村、米沟村以及辐射的周边一带,老百姓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,集体经济不断发展。
“明年清明节,一定到向书记坟前给他烧炷香,敬碗酒。”龙建成说,自己富起来了,不会,也不能忘记向书记。
龙三高的新房子建在米沟村一处坡上。
得知记者要来采访,个矮、憨厚的龙三高站在新屋门口等了许久,寒风中,龙三高眼神显得伤感。
“这房子多亏向书记帮忙。”龙三高的新屋整洁、敞亮,堂屋神龛两边的墙上,一边贴着一封写给扶贫工作队的感谢信,一边挂着一张向纹和龙三高一家人在新屋门前的合影。
3年前,龙三高一家6口,还蜗居在一间不足60平米的据说上了百年的老木房子里。屋顶漏水,多根梁柱损坏,随时有坍塌危险。
2016年8月,忙完农活的龙三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去找向纹。当时,向纹正和村干部规划通组路,看到向书记忙,龙三高简单说明来意后请向书记有空时去看看他家的房子。
向书记满口答应,龙三高却并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。
几天后,向纹戴着斗笠,穿着高筒靴和驻村干部、村支书一起来到龙三高家。进屋后还没喝一口水,他便屋里屋外、屋前屋后忙开了,不等龙三高开口,他告诉龙三高:“你屋前头垮、后头塌方,住的房子严重老化东倒西歪,很不安全,我们会尽快把你房子的情况向上汇报,作重点解决,你也要写个报告,申请异地搬迁项目。”
坐下后,向纹认真了解了龙三高家里的情况,临走时他叮嘱龙三高道:“三高,你是一家之主,有责任把全家照顾好。你身体不好要按时吃药,有什么困难来村部找我。”
很快,龙三高家成为米沟村第一批易地搬迁户。2017年秋天,龙三高的新房主体完工。
“这以后,向书记经常来我家上门走访,对家里的老人、孩子非常关心,每次都给小孩带来笔、练习本、衣物,给老人带来食品、棉鞋。修房子那段时间,向书记一有空,就来看,爬上爬下,就像自家修房子一样高兴。”在龙三高眼里,向书记没有官架子,随和得很,就像自己的亲大哥,他最喜欢跟向书记话家常。
2018年春节,龙三高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在新家过了春节。
搬新居那天,龙三高特兴奋,一早跑到村部,给工作队送去一面锦旗,邀请向书记来他家吃饭,但向书记没有去,他说:“习总书记倡导精准扶贫,给了我们贫困村和贫困人家很多实惠的政策,只要大家攒劲搞,好日子在后头呢,你把日子过好了我会来的。”
龙三高的新房子建起来后,第一件事就为向纹和工作队送来一面锦旗。
新屋修起来了,加上遇到这么一个大哥,对龙三高鼓舞极大。现在,干劲十足的他养猪,养鸡,种菜,发展产业,一家人日子越来越好。知道向书记去世后,龙三高赶到吉首,在向纹灵堂对着向纹遗像痛哭“向书记,我把日子过好了你却走了,如果我知道你走得这样急,我怎么样也要留你在家里吃餐饭”……
“假如减掉我的寿命,可以让老书记再活些年,我三高义不容辞。”这是向纹去世后第10天,龙三高发的一条微信。
向纹刚驻村时,米沟村有7户易地搬迁户,如今都住进了新房。
“向书记没架子,对老百姓用心、用情,才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。”和向纹一起扶贫的驻村干部龙源是一位年轻小伙子,他一直把向纹当自己的榜样。
有一次晚上,向纹带龙源去村民家走访,路上有狗狂吠起来,并往两人这边扑。慌乱中,向纹把手电筒往脸上一照。狗认得向纹,不但不吠了,而且摇起了尾巴。
3年当中,米沟村家家户户,哪家几个孩子,女儿嫁到哪里,家里有什么困难,向纹摸得一清二楚。
向纹搞工作队不久后就专门买了一辆皮卡车,他告诉强戒所的同事,皮卡车到村里比小车更能派上用场。村民镇上赶场,只要见到向书记的皮卡车,东西往车上一甩,赶完场,就搭向书记的“顺风车”回村。向纹进村出村,只要碰到乡亲,都要主动喊上来,载一程。几个村的村民几乎都坐过向纹的皮卡车。
龙老忠是向纹的联系户,脑溢血留下残疾,听说我们要了解向纹扶贫的事,他特意从床上爬起,并叫人喊来女儿,要女儿给我们介绍,他则在一旁不时擦擦泪水打湿的眼睛。他女儿说,向书记来看望父亲比我们还要勤。一有时间,他就要到父亲这里坐一坐。隔三差五,就要到父亲菜园子里扯几把菜,菜钱我们不收,他硬要给,说是就算给老人家补贴家用。向纹去世前几天,还给老人送来过冬的棉被。
采访了一些人家,已是黄昏。
山寨里,风更紧了,细雨里夹着雪粒子扑面而来。
米沟村现任扶贫工作队队长、第一书记魏品凤为我们采访当向导,一路上,他略显疲惫,神情悲伤,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“向书记太累了。”
向纹扶贫所到的三个村,自然条件都很差。2018年冬天下暴雪,冰雪封山封路,出不了村,向纹在米沟村一呆就是20多天,群众喊他到家里去吃饭,他怕增加群众的负担,吃得最多的是方便面。
向纹家有80多岁老母,自己又在单位从事纪检工作,任务也重。他还患有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。在单位,发作了,就躺在沙发上办公;到村里,皮卡车上都摆放着他治疗病痛用的“牵引”。
更鲜为人知的是,2012年,向纹的独生儿子刚刚大学毕业,就因交通事故,不幸去世。整整6年扶贫期间,向纹背负着沉重的丧子之痛!
经历丧子之痛的向纹非常喜欢孩子,去世前几天,他还为米沟村村小的孩子们送去37套校服。
向纹所在单位湘西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石志兰出于关心,找向纹多次,要他卸下扶贫担子。
家人们也劝过向纹,说你年纪大了,扶贫工作已经做了四五年,回单位算了。
许是真的累了,今年3月,向纹两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邀请当时在如腊村扶贫的魏品凤,要他到米沟村来接自己的班。
今年5月份,单位告诉向纹,说是上面要求单位纪检负责人不能兼任扶贫工作。向纹正儿八经地跟魏品凤交了班,并将80多岁的老母亲从姊妹那里接到家里,以为可以为母亲尽孝了。当时,相关部门准备将他申报为全国扶贫先进的材料已经上报,向纹硬是跑到有关部门把材料要了回来:“我既然不在扶贫一线了,就把这个指标给其他一线的同志吧,他们很多做得都比我好”。可到上面详细了解情况后,得知只要不是派驻的纪检干部,可以从事扶贫工作。几天后,向纹又不声不响跑到村里来了。
只要有亲友劝向纹不要扶贫了,他就会严肃地说起一件事。
入村不久,米沟村村民龙老天,邀请路过家门口的向纹到家吃饭。龙老天说,“向书记,今天家里搞了点好吃的,进屋喝杯酒。”向纹也不客气,进到屋里,只见昏暗的灯光下,一张破旧的餐桌上,就摆着一碗猪血合着酸汤,看着龙老天真诚的笑容,向纹拿起了筷子和酒杯。他说这是他吃的最沉重、最“虚伪”一餐饭,像这样困苦的群众我们没了解到、没有去帮扶是我们的失职。在了解龙老天疾病缠身、年老困苦的情况后,向纹按程序将他争取到了兜底户。
向纹说,“我搞扶贫6年了,和乡亲们有了感情,看不得他们的贫苦。我已把扶贫工作当作了我的事业、我的儿子。现在,是脱贫的关键时期,就像我的儿子,就快要高考了,在高考时我不能缺席。考好了,我才能退下来。”
向纹是11月28日倒下的。
那天,寒潮来袭,米沟村特别冷。
晚上7点,向纹和工作队的几位同事整理完备检的资料,正准备吃饭,还没开始吃,他的头部突然一偏,说有点不舒服。
魏品凤问向纹是不是感冒了,要不要去医院看看?向纹脸色苍白,眼睛睁得大大的,说不出话来,坐也坐不住,眼看就要昏倒了。大家急了,第一时间向前抱住向纹,赶紧开车送往医院抢救!
11月29日凌晨,向纹的自然心跳停止了!
向纹去世后,妻子黄绍芬第一次来到米沟村,为丈夫整理遗物。
米沟村的乡亲们得知嫂子来了,自发来到村部,几位大姐一见到黄绍芬,向前拥抱她,摸她的脸,牵她的手,安抚她,大伙的眼泪哗哗掉下来!
在乡亲们的眼泪当中,黄绍芬读懂了丈夫,读懂了丈夫扶贫的价值和意义。
向纹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和他经常戴的斗笠。
在湘西州司法局保存的人事档案里,中专毕业的向纹在参加工作时填写的“自传”材料里,有这样一行字:“我把一切交给党,党叫我干啥就干啥。”
向纹常和黄绍芬说,自己出身贫苦农家,靠国家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完成学业,现在我们都在州直单位工作,家里条件也好,已经很知足了,现在要多报效国家,在工作上再多尽些力。
黄绍芬说,他敬重自己的丈夫,敬重他的淳朴、真诚,敬重他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不忘,大爱无私。
在米沟村,黄绍芬只带回了向纹生前走村串户戴着的那顶斗笠,黄绍芬说,看到斗笠就会看到向纹,想象得到他和乡亲们在一起时的情景。
向纹去世后,和他心爱的儿子葬在了一起。
来源|团结报
作者|记者 欧阳文章 龙捷 石秋云 通讯员 龙薇
编辑|西西
监制|龙尧
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